晨瑜精品紫砂-顾曲华紫砂艺术 版权所有

丁蜀黄龙山

2021-01-10 14:38


       黄龙山位于丁蜀境内,与青龙山紧挨着,都是矿山,不同的是青龙山出产水泥,黄龙山则盛产国人耳熟能祥的紫砂壶原料陶土,毫不夸张地说,凡是略微懂点紫砂的,没有不知道黄龙山的。
 
黄龙山——紫砂之源
 
       据有关资料,紫砂形成于3.5—2.6亿年间。宜兴地质构造为沉积岩,处于太湖西岸的沿海地区,地势低洼,至今河道纵横。
理论上,丁山地质构造纵向是相同的,因为地壳变化,今天我们看到的同一水平面,矿料种类就呈现了明显的不同。因此,黄龙山各个矿区,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。
 
       黄龙山主体矿区,即今天的南山、水塘及其周边,主要是东南西三方。需要说明的是,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黄龙山主体,实际上已经距山顶有60米以上,地质年代应该与蠡蜀、白宕等平原地区地下60米以下矿层相当。
 
黄龙山开发历史
 
       据丁蜀镇谙熟紫砂工艺的老人讲,从明清到民国,紫砂泥 开采和加工,以私人“塘户”为主,坑道暗掘就象小煤窑一样,向下延伸,而开采的石料大多靠人工肩挑或小推车运输。开采商再将矿土卖给“磨坊”人家,加工成 生泥,供制壶人家使用。
 
       解放后,成立了黄龙山矿场,采用坑道掘进的方式采挖矿石,用以供给宜兴紫砂工艺厂、二厂、三厂等生产紫砂壶及其他花盆杂件等。
 
       改革开放以后,开放了私人承包,黄龙山紫砂原矿滥开滥采,缺乏科学管理措施,造成资源严重浪费。
 
       尤其是承包商不按山脉脉理、原矿储存信息量等合理采掘,这种破坏性的开采,造成黄龙山面目疮痍。
 
       这种方式对矿山破坏较大,为了保护矿产,珍惜利用,宜兴市政府于2005年下了封矿令,停止对黄龙山矿的开采。
 
       2010年6月底,江苏宜兴市对外宣布,解除2005年发布的紫砂矿“禁采令”,恢复开采。由政府主导,实行保护性有计划性的限制开采,以确保宜兴市生产用的紫砂土全部来自于宜兴原矿,同时启动黄龙山历史风貌街区建设工程,控制性保护这一陶瓷原料最原始的采集区和核心区。